图为霍山县佛子岭镇高岭村生态阳荷姜种植基地“新鲜出土”的阳荷姜。
“这就是野生的阳荷姜,你望望,粉粉嫩嫩的,多可爱。”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今年的九月,天气依然有些闷热。霍山县佛子岭镇高岭村的生态阳荷姜种植基地里,碧叶婆娑,葳蕤成丛,清香扑鼻。十余名村民正在采摘一种只在这个季节才有的特色山珍。
他们小心翼翼地拨开一米多高的茎叶,顺着其根部,在湿润的土壤表层仔细寻找,挖宝似的掰出一颗颗青绿色或粉红色的新生苞芽。这些苞芽被层层实实的瓣儿紧紧包裹,在顶部露出小小的尖角,像是迷你版的火龙果。
这种茎干枝叶像生姜的植物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之为阳荷,民间也叫洋火姜、蘘荷、山姜、野生姜、野姜、莲花姜或阳藿。阳荷姜是姜科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常见于比较潮湿的河边山沟、田头地角,生命力极强,基本上没有病虫害,无需使用农药,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蔬菜。
阳荷姜的嫩叶和嫩花序均可食,是一种食药同源的纯天然纤维食品,含有多种氨基酸、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,有活血调经、镇咳祛痰、消肿解毒、消积健胃等功效,对治疗便秘和糖尿病有一定功效,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阳荷食用方法多种多样,它独特的植物辛香可以增进食欲,切片与肉或辣椒炒食,脆嫩可口、香味独特;也可煮熟撕细丝凉拌或制成泡菜、腌菜。
高岭村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,属典型的山区、库区村,又是水源地保护区,全村经济作物主要以毛竹、板栗、茶叶为主。
近年来,霍山县秉持“生态立县”战略,对重点水源保护地实行严格的环保措施。为了切实发挥资源优势,做好产业增收文章,高岭村“两委”结合村情实际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,决定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,发展特色高山绿色蔬菜。
2021年,高岭村通过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发展了50亩野生阳荷姜种植基地,在野外挖取野生阳荷姜的根茎,回来驯化分株繁育,再进行规模化种植。2024年看到发展潜力的高岭村又在孙家畈村民组种植生态阳荷姜30亩。
为缓解仓储和销售压力,健全产业链条,高岭村对本村小学闲置校舍进行改造,建成高山蔬菜半成品加工厂,对阳荷姜进行加工,注册了“石笋冲”商标,申请了SC认证,旨在打造本村特色产业品牌。
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郑梦蕾满头是汗地穿梭在郁郁葱葱的阳荷姜基地里,脸上掩饰不住喜悦:“今年的阳荷姜长势不错,亩产预估超1500斤,能为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左右!”
每到夏末秋初,阳荷姜这种“山珍”美味就会出现在城市酒店餐馆及百姓人家餐桌,颇受食客喜欢。
“无论你腌制什么泡菜,只要放上一些阳荷姜,那味道都会更香。”村民汪俊海一边采摘,一边热情地介绍,“我们这纯天然种植的阳荷姜,都用人工除草,也不施化肥农药,好吃又健康,在大城市超市里很畅销啊!”
高岭村像汪俊海一样,闲时在基地打工挣钱的村民不在少数,多是因年纪大了,没有办法出门打工的弱劳动力或者半劳动力。
“我们基地用工最高峰一天要80余人。”山脚下的小溪边,风风火火的郑梦蕾正在带领村民将刚采收的阳荷姜进行分拣、清洗、装筐。阳荷姜鲜嫩不耐存储,今天采摘的这300余斤鲜品,早就被合肥的一家超市订购,她必须赶在中午前装车发货。
阳荷姜又叫“懒汉菜”,一年种多年生,一次投资,长期受益。又不与粮争地,不与农争时,不用多少人工管理。为了广泛带动附近村民发展庭院经济,村“两委”也积极鼓励在家闲散劳动力进行阳荷姜种植,让老百姓多一个增收渠道。
目前,高岭村已有20余户村民开始种植阳荷姜。“多亏了村‘两委’,今年已经卖200斤了,挣了1000多元钱。现在我们种植的阳荷姜都由村里包回收和销售,明年我再多种植一些。”高岭村土门组72岁的村民程贤怀也在家门口种了一亩多的阳荷姜。
好山好水出好货。除了阳荷姜,高岭村采取“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模式发展了特色橡子粉产业,农户负责提供橡子原料,由村里统一负责加工出售,年产量约5000斤,年收入约30万元。
近日,郑梦蕾带着高岭村里的一些特色产品到合肥参加第三届“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”线下品购活动,味香色美的阳荷姜和营养丰富的橡子粉在活动上一亮相,就吸引了大批市民购买,整场活动共售卖阳荷姜600斤、橡子粉150斤。
“虽然我们还只是刚刚尝试种植,但消费者对高山绿色食材的喜爱让我们村‘两委’信心倍增。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,进行科学管理,争取创建自己的高山绿色蔬菜品牌,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。”郑梦蕾自信地说。